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评新三国:增加了美女戏份 颠覆了英雄的形象

本文发表于2022-03-06 00:40:40 最后修改于2022-03-06 00:40:40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电视剧新版《三国》落幕之后引发无限感慨。其实,谁胜谁负并不重要,因为历史的结果不可改变。孔明再“近妖”,也得死于五丈原;三国再折腾,也得归于司氏。观众只在意那个过程,欣赏的是剧情与戏份,看你如何演绎。

评新三国:增加了美女戏份 颠覆了英雄的形象

  美女胸怀天下,这是新版《三国》与央视版三国的不同之处。三国是男人的舞台,中原逐鹿本无巾帼身影。然而,没有女人的戏定会影响收视率。《三国》试图改变这一窘况,于是创造条件让美女闪亮登场,而且赋予这些美女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品德。貂蝉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只是宫廷政变的道具,《三国志》中并无此人。自诩“史诗”的《三国》,则将貂蝉打造成有智慧有立场、甘为天下苍生献身的巾帼英雄。连环计中的贡献自不必说,吕布败死,貂蝉为亡夫收尸,并舍命拒曹操,演绎了一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纯情故事,其情操之贞烈,绝非一般俗女子可比。然疑窦随之而生,这还是貂蝉吗?

  新版《三国》为乔氏姐妹花增添了不少戏。孙策暴亡,大乔为避免孙氏集团内讧,以成全小叔子坐上那把交椅,一叶扁舟遁出权力漩涡,很像范蠡灵魂附体,偕西施归隐江湖。就人的本性而言,谁也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何况江东那一片繁华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乔识大体顾大局。但新版《三国》设计的语境是我为刀俎人为鱼肉,所以在大乔“不玩了”的表象下面,有着势单力薄的孤儿寡母难敌羽翼渐丰的孙权之隐情,大乔既然得不到想得到的索性就放弃。小乔的政治眼光不逊于乃姐,甚至不逊于乃夫。小乔认定男人都好色,便在帐前大秀劈叉舞,施美人计于蒋干,以成全周瑜的反奸计。蒋干竟忘乎所以,重复了一回刘备沉迷貂蝉舞姿的戏。看来,在美女面前英雄熊所见略同,谁也免不了这俗套,编导也一样。小乔还多次劝谏周瑜搞好孙刘统一战线,并驱车帮助借完东风的诸葛亮逃逸,所幸没生出绯闻,否则三国戏变成三角恋了——小乔与诸葛亮志同道合,又有共同语言,惺惺相惜,按当下的思路,把这两位不相干的人物撮合在一起,是很有卖点的。

  曹操的女儿嫁汉(汉献帝)随汉,不仅没成为卧底反而对汉献帝忠贞不贰,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曹皇后与孙尚香都是政治婚姻的当事人,但两位美女何以与她们的父兄泾渭分明

  安居在家是父子关系,受命于国家之事,是君臣之分。(没有父子关系)充分体现曹丞相执法严明,不询私情,教子有方,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种美德值得中华民族借鉴和发扬。! ----罗贯中

,新版《三国》语焉不详,变转太快,缺乏铺垫。

  与几位美女的忧国忧民比起来,汉末枭雄却走向另一极致:厚黑。曹操翻来覆去地强调“宁我负人,勿人负我”是真理,霸道就是王道,暴政就是王政。请看曹操的新创名言:“你们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的手里。”“圣人之道要是管用,圣人早就自己一统天下了。”“你们这叫愚忠,你们的愚忠比贪官昏君更可恨!”在此需要说明,这绝非曹操说的话,而是编导要曹操说的话。纵观历代帝王,包括开国的刘邦、李渊、赵匡胤,受禅的王莽、杨坚,篡位的朱棣,入主中原的忽必烈、玄烨,无论明主昏君,都未曾公然痛贬圣人之道。历史上的曹操同样推崇圣人之道,那篇在文学史上颇有称誉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就是明证。即便新版《三国》演绎的曹操视圣人之道如粪土,也断不敢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除非他是现在“穿越”回去的曹操。

  身处乱世,只有流氓无赖才能成功,这是新版《三国》的创作理念,于是英雄才俊大打厚黑牌。孙吴集团不再像过去那样铁板一块,孙权猜忌周瑜,吕蒙不听号令,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好生险恶。刘备与诸葛亮也渐生龃龉,明君贤臣的关系大打折扣,刘备居然提醒李严说你斗不过诸葛亮,此话甚是暧昧,以仁厚著称的刘备何出此语?关张一直不服诸葛亮,总在刘备面前进谗言,张飞还掀桌子诬陷诸葛亮妄图自立,把后者气得直哭。吕布宴请刘备,关张以阴暗心理揣测领导兼大哥的社交,说吕布要使美人计,关羽竟撺掇张飞前去搅局,完全是小人行径,有悖其忠义之名。

  英雄矮化曾经是上世纪末的文艺思潮,对人物塑造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今矮化已成为一种时髦的叙事姿态,消解、颠覆泛滥成灾,英雄很厚黑,随随便便扒下圣人衣冠,以为这就是人性。“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曹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试问:厚黑是人性,难道崇高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罗贯中

就不是人性吗?

  新版《三国》以功利的眼光“解构”历史文化,将罗贯中憧憬的圣人之道踏为齑粉,以所谓真实、疯狂的人性取而代之。而一旦背弃经典、丧尽人文精神,那些不厌其多的厚黑,不厌其精的杀戮,除了权谋博弈和“暴力美学”,还能留下什么?倘若罗贯中看了如此《三国》,不知作何感想?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