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成语的故事
阐述真相大白这个成语的由来
1、真相大白是汉语成语,含义为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中。成语中的“大白”原意为彻底、完全,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事情真相完全揭露,不再有任何隐瞒或模糊之处。
2、真相大白,佛教术语,指本来面目,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成语出处,《花城》1981年第1期有记载:“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中性成语,主谓式结构,作谓语、宾语,表示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产生年代为当代。近义词有原形毕露、真相毕露;反义词为深不可测、真伪莫辨。
3、真 相 大 白 【拼音】: zhēn xiàng dà bái 【解释】: 大 白:彻 底 弄 清 楚。真 实 情 况 完 全 弄 明 白 了。【出处】: 《花 城》1981 年 第 1 期:“要 是 能 把 他 的 疯 病 治 好 了,就 可 以 真 相 大 白 了。
4、真相大白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故事。故事讲述淮阴侯刘发在一次宴会上听到司马相如讲述梁孝王贪污受贿的事实后,深感震惊和愤怒。他决定设下陷阱,让梁孝王在宴会上自己暴露罪行。最终,梁孝王为所欲为的真相大白,被淮阴侯治罪。
真相大白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真相大白,佛教术语,指本来面目,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成语出处,《花城》1981年第1期有记载:“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中性成语,主谓式结构,作谓语、宾语,表示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产生年代为当代。近义词有原形毕露、真相毕露;反义词为深不可测、真伪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