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百科>学习园地>

康姓的来源介绍

新嘟百科2024-05-31
百家姓之康姓康姓,在《百家姓》排第88位,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75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至秦代,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以致后来在陕西(京兆郡)、山东(东平郡)两省形成了早期康姓两个大的族派。康在百家姓中排第88位。《百家姓》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康姓,主要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

今天给各位分享康姓的来源介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康姓的来源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康姓的来源介绍

百家姓之康姓

康姓,在《百家姓》排第88位,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75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至秦代,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以致后来在陕西(京兆郡)、山东(东平郡)两省形成了早期康姓两个大的族派。

康在百家姓中排第88位。《百家姓》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康姓,主要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称康叔。

康姓排行:康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8%,居第七十五位。尤以安徽、四川、陕西、甘肃、山东等多此姓,此五省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口的63%。 07 邱姓排行:邱姓为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其人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7%,居第七十七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

百家姓之康氏 [康氏属地]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以东。[康氏来历]康姓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地而称为康叔。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被周公旦平定下去。之后,周公将商故都周围的地区封给了姬封,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百家姓的由来-康姓 康 排名: 75 由来: 根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周武王姬民有个同母弟弟叫姬封,西周初被封在康(现在的河南禹州市西北),所以称为康叔,周武王死后,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叛乱、杀武庚后,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封给姬封,建立卫国。

康氏姓氏来源

1、史称康氏正宗。源于子姓。战国时宋康王后人,有以康为氏;东周楚康王后人,有以康为氏,庐山康王谷。源于阴康氏。应劭的《风俗通》记载:“阴氏,阴康氏之后,周有阴不佞。”阴康氏是传说中女娲的后裔,曾在今陕西商洛一带建立阴康国。后来,阴康氏演化为“阴氏”和“康氏”。源于康居。

2、出自姬姓:东周周顷王时封周定王之弟的季子于刘累古封地刘城,史称刘康公,其后裔支系有的以谥为氏。来源于外族改姓:我国古代西域的康国和康居国,据《汉书》、《旧唐书》等记载,古代西域康国,约在原苏联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康居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湖之间。

3、我国的康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历史上外族改姓康在汉朝已经开始,西汉时西域的康居国人进入中国后姓康,唐朝时称康国。1000多年来西域的康姓,包括突厥族的康姓不断经河西走廊移民西北和四川地区,继而进入中原,最终融人汉族。这是康姓与外族融合的最主要的事件。

4、另据史书记载,康氏姓源还有一支源于汉代的西域康居国。汉成帝时其王曾遣其太子来汉,后定居于中原,以康为姓。 [康氏名望] 康姓名人,三国时有康泰、康僧会,前者是一名旅行家,相传其游历过的国家达一百多个,后者是一名高僧,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

5、一是源于姬姓,按照《通志·氏族略》中提到的,康姓始祖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卫康叔,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九个儿子,与姬发同母。在姬昌死后,伯邑考早逝,所以姬发继位,最终他实行了分封制,从而将功臣、王室宗亲、贤人后裔等都赐予了封地,康叔就是其中之一。

康姓起源和来历

1、康姓源于姬姓和子姓。一是源于姬姓,按照《通志·氏族略》中提到的,康姓始祖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卫康叔,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九个儿子,与姬发同母。在姬昌死后,伯邑考早逝,所以姬发继位,最终他实行了分封制,从而将功臣、王室宗亲、贤人后裔等都赐予了封地,康叔就是其中之一。

2、康氏来历] 康姓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地而称为康叔。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被周公旦平定下去。之后,周公将商故都周围的地区封给了姬封,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3、后世康氏源于康叔,在历来研究姓氏学的学者心目中,是被认为“不容置疑”的,因此,所有古籍对于汉族康氏的姓源,也都只有这样一种记述,譬如,《姓纂》和《姓苑》等书就异口同声地指出:“卫康叔之后以谥为氏”,可见得康氏的源自周初名人康叔。康氏族人大多尊奉康叔为得姓始祖。

4、康氏最初源自入华康居(或康国)人,按胡人入华取姓惯例,以国为氏。唐朝安史之乱后,入华康氏纷纷尊奉康叔为始祖(康叔,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 )。宋至清,匡氏、及其他民族成分的汇入,壮大丰富了康氏团体。

5、康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西周时周武王少弟(周武王姓姬,他弟当然也姓姬)康叔谥号“康”,后人有以其谥号为氏者,是为河南康姓。汉代西域康居国王子之来汉表示臣服,后定居于河西走廊与湟水一带,其后以国名位姓,这也是甘肃康姓的起源。

康姓是汉族还是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记载: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亦称朱勒豁得氏,世居科尔沁。后有满族引为姓氏,满语为Jorgut Hala。所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源于姬姓 出自周武王的同母弟姬叔封,即康叔。

辽阳地区的满族康姓有两个家族:【孟古尔济 氏】 与 【博尔济吉特 氏】。【孟古尔济 氏】 属于满洲正黄、镶白两旗。祖上出自海西女真叶赫部,因此也称“叶赫康”大约在努尔哈赤时期并入八旗,清顺治年间从沈阳迁到辽阳驻防。因康熙年间四世祖“康吾太”当过京官,后世便取康为姓。

满族的康姓有几支:1 始祖卡宜奇郎,汉“卡宜”谐音,取吉庆之字“康”为姓,正黄旗,木力占牛录,敕封武德骑尉。康熙年间出兵辽东,生五子,长子和次子都无后,五子过继富氏,三子“达士巴”和四子“招里其”后人分为两支,前后驻防凤凰城,在正黄旗满洲和正白旗满洲下注册。

康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纳喇氏、额尔赫氏、喀尔拉氏、康锡哩氏、康仪理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尔拉斯氏(达斡尔族)、胡尔噶氏(锡伯族)、康氏(汉族、朝鲜族)等。

版权声明:本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