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百科>小百科>

鸿胪寺卿的主要职能

新嘟百科2024-06-19
古代鸿胪寺有什么官职?1、明代的鸿胪寺,本来叫做侍仪司,因为明朝是打败由蒙古人建立起来的明朝,因此明朝俸自己为华夏正统,所以就将侍仪司改为曾经最早被称呼于汉朝的鸿胪寺。 改名鸿胪寺后,该司设置官员六十二人,最高的长官一人是四品官阶,最小的官职的叫做序班,有五十人,都是最小的从九品官员。2、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鸿胪寺卿的主要职能,以及鸿胪寺卿是几品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鸿胪寺卿的主要职能

古代鸿胪寺有什么官职?

1、明代的鸿胪寺,本来叫做侍仪司,因为明朝是打败由蒙古人建立起来的明朝,因此明朝俸自己为华夏正统,所以就将侍仪司改为曾经最早被称呼于汉朝的鸿胪寺。 改名鸿胪寺后,该司设置官员六十二人,最高的长官一人是四品官阶,最小的官职的叫做序班,有五十人,都是最小的从九品官员。

2、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其属,司仪、司宾二署,各署丞1人,呜赞4人,序班50人。司仪署典陈设、引奏。

3、在古代中国的明朝时期,鸿胪寺卿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官职,它承载着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职责,类似于今天的外交接待大使。这个职位的核心工作是掌管朝廷的重大礼仪活动,确保国内外宾客之间的交流有序进行。

4、当时其他国家与隋朝的往来文书都要先送交鸿胪寺,随后再转呈给皇帝。 隋朝官职图 到了唐朝时,基本承袭隋制,作为唐朝的九卿之一,不仅机构建制日趋完善,人员配备上也较为齐整,还专门设了典客署和司仪署等下属机构。

5、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可以说是古代的外交官,相当于现代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四品官。鸿胪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以率其官属,而供其职务;少卿为之贰。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

古代外交的官职部门名字,

1、鸿胪寺主事的有:卿、少卿、丞、主簿。主官为鸿胪寺卿。

2、先秦和秦时有官职,但尚未专设部门,如秦代负责外交的官员名称是典客和典属国。

3、汉以后基本以鸿胪寺为外交部门,称谓上基本是大鸿胪。

4、大鸿胪 大鸿胪是古代官职位。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西汉沿设,为九卿之一。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鸿胪。成帝时,将典属国所辖职务并入。属官有行人、译官及郡邸长丞等。

5、在古代,外交事务主要有礼部代为处理,由礼部尚书监管外交。清朝时,设立理藩院,主管民族和外交事务,由理藩院尚书主事。

古代管外交的是什么官职

1、大鸿胪 大鸿胪是古代官职位。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西汉沿设,为九卿之一。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鸿胪。成帝时,将典属国所辖职务并入。属官有行人、译官及郡邸长丞等。

2、大使: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的最高级别外交官,通常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任命。使节: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的外交官,职位高于公使,低于大使。公使: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的外交官,职位较低,通常负责具体的事务。特使: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特别负责某项特殊任务的外交官。使臣:古代中国外交官的称呼,与使节、公使相当。

3、古代掌管礼仪外交官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有“行人”,秦时期是“典客”“典属国”,汉朝时期为“大鸿胪”“尚书主客曹”;关于“鸿胪”的含义,韦昭注云:“鸿,声也。胪,附皮。以言其掌四夷宾客,若皮胪之在外附于身也。

4、在古代,外交事务主要有礼部代为处理,由礼部尚书监管外交。清朝时,设立理藩院,主管民族和外交事务,由理藩院尚书主事。

5、汉以后基本以鸿胪寺为外交部门,称谓上基本是大鸿胪。

6、先秦和秦时有官职,但尚未专设部门,如秦代负责外交的官员名称是典客和典属国。

版权声明:本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