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百科>学习园地>

周朝的采诗官

新嘟百科2024-05-27
商周的采诗官如何采集诗歌?其选择标准是什么?采诗就是采集诗歌,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采诗的官员就叫采诗官,他们走访民间,采集诞生于民间的诗和歌谣,为统治阶级观风俗、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采诗官最早诞生于周代,何休《春秋公羊传注》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白居易在自己的诗《采诗官》之中写道:“言者无罪闻着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感慨采诗官对国泰民安的作用之大,又写道如今朝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周朝的采诗官,以及只有周朝有采诗官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周朝的采诗官

商周的采诗官如何采集诗歌?其选择标准是什么?

采诗就是采集诗歌,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采诗的官员就叫采诗官,他们走访民间,采集诞生于民间的诗和歌谣,为统治阶级观风俗、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采诗官最早诞生于周代,何休《春秋公羊传注》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白居易在自己的诗《采诗官》之中写道:“言者无罪闻着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感慨采诗官对国泰民安的作用之大,又写道如今朝廷不愿听从谏言,乐府只能歌颂朝政而不敢表兴德之言的弊端——“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并强调应该参考先人从诗歌中发现朝廷的不足之处和百姓的疾苦。

“采诗”指的是周朝的一种政治制度或者说是文化制度。采诗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对当时朝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行为的文化意味越来越重,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采诗即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周代采诗,是先秦时代西周王朝的一种重要制度。

在周超是不是有一种收集名额的制度,叫做“采风”?这种采风的制度是怎...

1、采风就是周朝的采诗官到民间去采集诗歌,我们今天读的《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全部诗歌和二雅中的部分诗歌就是采诗官去民间采诗收集的。

2、这个珠帘叫做冕旒,以前皇帝参加祭祀、大典等重大的活动时,都必须要戴上冕旒。这是从很早时期开始就流传下来的礼乐制度,到了周超就更加完善了。冕旒看起来虽然有些累赘,但是其实大有用途。第一,冕旒能够端正皇帝的姿态。大家在电视剧里都看到过,冕旒就是由很多的珠帘组成的。

3、周朝淘汰兄终弟及的继承制是因为吸收了商朝的教训,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避免因为权力更替造成国家混乱,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会产生的一个阶段,有部落联盟政权向封建集权过度的标志。

4、周朝还有一项制度是分封制,把这些人分到哪个地方就在那个地方建国,国号一般都是以地名为国号。秦、齐、楚、晋、鲁、燕等等。而这些国号也就为以后历朝历代的封爵的时候提供了依据。秦朝:秦朝的祖先是在周朝的时候为周朝放马的,处于边疆的位置。当时在最西边,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

5、这是易经的思维,一为太极为初始,二为阴阳,为男女雄雌,三为阴阳所生,就是后代,无数的阴阳和他们的后代就构成了万物。而万事万物都可分为六个阶段,对应《易经》的六爻,由开始到结束的六步骤,所以人们希望六六大顺,六步都好,而六步走完就已进入其他大情况,所以逢七必变。

什么时期出现采诗官

采诗制度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早在先秦就已广泛出现,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相对成熟。负责采集诗歌工作的人,就是采诗官。从先秦时起,“采诗官”就开始担负着获得民间信息、通晓民间实情的重要职能。

一九七七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铸有“乐府”二字。汉承秦制,也设有专 门的乐府机构。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立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采诗活动发生在周代,又名周代采诗。周朝设有专门采诗的官员,即采诗官。据史料《汉书·艺文志》记载:诗言志,歌咏言……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在所有的涉及当时文化领域的职业中,采诗官无疑是最古老、最有品位的职业。

毛。前三家已先后亡佚,仅存现在的毛氏《诗经》。《诗经》中的诗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献之诗,大部分是歌功颂德体裁。

每年春天。采诗官每年春天采诗,根据网易查询显示: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诗词,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

版权声明:本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